今年8月23日,是1999年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召开前“倒计时”一整年的日子。一年后的今天,万国邮联大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成立于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是商定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负责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万国邮联大会是万国邮联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会员国政府派出的代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或修改万国邮政联盟的组织法、总规则、邮政公约,及各项国际邮政业务的法规,制定邮政未来发展的战略及行动纲领,选举邮联的行政理事会、邮政经营理事会和国际局正副总局长。万国邮联成立124年来,这样的大会已经召开了21届。
1994年年初我国政府向邮联正式提出了承办1999年万国邮联大会的申请,并获得了当年9月在汉城召开的第21届邮联大会的一致同意,决定第22届邮联大会于1999年8月23日到9月15日在中国的北京举行。届时将有189个邮联会员国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约2000人参加大会。这是世纪之交在中国举行的一次国际盛会,也是中国开展的包括一些非建交国家在内的多边外交活动。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历时之长,都是空前的。与此同时,经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第63届代表大会投票通过,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将于8月21日—30日在北京举办,展览规模为3500标准展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邮展活动,它是本世纪末全球性的一次集邮盛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召开这次大会和举办世界邮展,这是由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我国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古国,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科学繁荣昌盛,一贯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和声望有很大提高;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中国具有3000多年的邮驿邮政的历史,近代邮政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邮政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在辽阔的国土上,已建立起有近8万个邮政局所、近600万公里邮路(包括农村投递路线)、50万邮政职工的、以首都为中心、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邮政网络,与145个国家建立了直接的通邮关系。近年来,每年以几十亿、上百亿元的投资,全面推行中心局体制,加速建设快速干线邮运网、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绿卡”工程以及电子化营业窗口等,中国邮政正在向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因此,办好这次大会是有充分条件的。1999年又适逢新中国50周年大庆,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向世人展示新中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促进中外合作交流,借鉴国外邮政的经验,促进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筹办好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是中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96年7月成立了筹备邮联大会的中国组委会,对会议的筹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高标准和具体的要求。江泽民主席亲自担任中国组委会名誉主席,并为大会题词:“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现在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进展情况良好,受到了邮联国际局的好评。
筹备这样高规格、大规模、长历时而且还有许多特殊要求的国际活动,应当把它当作国家大事来对待。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国组委会要求,认真履行中国政府与万国邮联签署的邮联大会组织工作协议,切实制定各项筹备工作的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于大会期间的总体指挥调度,各种设施的配置,各项活动的安排,各项服务的具体实施,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必须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妥善安排、多谋善算,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大会圆满胜利完成。要做好这次大会的宣传工作,使我们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和社会公众充分了解这次大会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召开的意义。作为这次大会和邮展的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及其管理下的国家邮政局,理所当然地应当全力以赴,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筹备和组织好这次大会的各项活动。同时,组织筹备如此规模的国际大会又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靠邮政主管部门和邮政部门是难以胜任的。它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有关地方政府特别是北京市政府的支持。组委会的各成员单位,同样责任在肩,应当大力支持,密切合作,各负其责,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
现在,距离大会的召开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对于筹备工作来说,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关键性的阶段。所有筹备工作部门和筹备工作人员都要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兢兢业业、严谨务实地开展筹备工作。每个筹备工作项目都必须有计划、有方案,责任到人,且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万国邮联大会在中国召开,是国家的盛事,更是邮政的盛事,是中国邮政的光荣,也是全体邮政职工的重要责任。要以极大的热情,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筹备工作,并以大会召开为契机,奋发努力,积极工作,热情服务,并按照江泽民主席题词的要求,加快邮政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这次盛会的到来。(新华社8月22日电)